《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調整方案(2023年)》政策解讀
2024年6月14日,重慶高新區管委會印發《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調整方案(2023年)》(渝高新發〔2024〕15號)(以下簡稱《“三線一單”調整方案》),現就《“三線一單”調整方案》解讀如下。
一、起草背景
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是新時代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重要舉措。2023年3月,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印發《2023年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動態更新工作方案》,要求開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更新調整工作,做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推進相關管控要求與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相協調。重慶高新區實施社會經濟一體化管理以來,一直沿用九龍坡區、沙坪壩區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為銜接重慶高新區直管園最新國土空間規劃等成果,助推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協同,實施了“三線一單”更新調整。
二、起草情況
《“三線一單”調整方案》已征求各鎮街、管委會相關部門(單位)及社會公眾意見,并通過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的3輪技術審查。
三、主要內容
本次調整遵循“堅持底線約束、強化空間管控、突出分類準入”基本原則,調整主要內容包括:
(一)優先保護單元調整結果:個數由9個調整為8個,調整后總面積約81.73km2,面積占比為25.8%,較上一輪增加4.3%。
(二)重點管控單元調整結果:個數保持4個不變,調整后總面積約234.51km2,面積占比為74.2%,較上一輪減少4.3%。
(三)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調整。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是基于環境管控單元,統籌考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的管控要求,提出空間布局、污染物排放、環境風險、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禁止和限制的環境準入要求。本次清單調整梳理整合了2020年以來出臺的環境保護政策措施、產業發展規劃、能源發展規劃、行業準入要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等現行有效的相關規定,提出總體管控要求和各環境單元管控要求。調整后,在市級總體管控要求基礎上進一步篩選、細化、優化,提出重慶高新區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總體管控要求共19條。結合調整后各環境管控單元的生態環境主要特征、突出問題和環境質量目標,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導向,提出了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環境管控單元管控要求共50條。
四、實施時間
《“三線一單”調整方案》自2024年6月14日起實施。
五、核心政策問答
(一)什么是“三線一單”?
“三線一單”指的是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二)為什么要對“三線一單”進行調整?
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發〔2021〕40號)、《生態環境部關于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指導意見》(環環評〔2021〕108號)、《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渝府發〔2020〕11號)等相關要求,“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原則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每5年調整一次,也可根據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的優化調整進行動態更新。本次調整結果銜接最新國土空間規劃、“十四五”規劃和最新法律法規政策要求。
(三)“三線一單”調整方案編制工作是怎么推進的?
按照全市統一部署,高新區起草《“三線一單”調整方案》。起草過程中,先后3次征求了各鎮街、管委會相關部門(單位)及社會公眾意見,通過了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的3輪技術審查,并通過了公平競爭審查。
(四)“三線一單”調整方案調整了哪些內容?
環境管控單元由13個調整為12個,其中優先保護單元由9個調整為8個,面積占比由21.5%調整為25.8%,較上一輪增加4.3%;重點管控單元4個保持不變,面積占比由78.5%調整為74.2%,較上一輪減少4.3%。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保持一定的延續性,維持“市級總體管控要求—區縣總體管控要求—單元管控要求”三個層級框架,提出總體管控要求共19條、環境管控單元管控要求共50條。
(五)如何推動“三線一單”調整方案成果落地應用?
“三線一單”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為經濟發展劃定了三條紅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明確了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細分8個優先保護單元和4個重點管控單元建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提出了空間布局、污染物排放、環境風險防控、資源開發利用等剛性約束。后續將在以下三方面推動成果落地運用:一是對空間優化、產業規劃、資源開發等發揮源頭指引作用,全過程指導高新區發展的規劃和實施。二是發揮生態、大氣、水、土壤等各環境要素質量目標和污染物排放聯動管理,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水平。三是在政策制定、規劃編制、工業園區管理、用地審批、項目建設等重要領域發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底線約束和決策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