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 1150010700927688XM/2023-02919 | [ 發文字號 ] | |
[ 主題分類 ] | 財政 | [ 體裁分類 ] | 財政預算、決算 |
[ 發布機構 ] | 高新區財政局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3-11-08 | [ 發布日期 ] | 2023-11-08 |
[ 索引號 ] | 1150010700927688XM/2023-02919 |
[ 發文字號 ] | |
[ 主題分類 ] | 財政 |
[ 體裁分類 ] | 財政預算、決算 |
[ 發布機構 ] | 高新區財政局 |
[ 成文日期 ] | 2023-11-08 |
[ 發布日期 ] | 2023-11-08 |
(一)機構設置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內設黨工委(管委會)辦公室、黨群工作部、統戰部、改革發展局、科技創新局、財政局、生態環境局、建設局、公共服務局、綜合執法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場監督管理局12個部門。
(二)職能職責
辦公室:承擔文電、信息、會務、機要、檔案、保密、后勤、安全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負責綜合協調、目標管理、督查督辦、宣傳、意識形態等工作;負責涉外事務工作;組織開展政務公開工作;負責司法工作中的行政復議立案和審理、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
黨群工作部:負責組織、干部、機構編制、人事人才、非公黨建、離退休人員管理、機關黨建等工作;負責人力社保工作中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工資福利和表彰獎勵工作。
統戰部:負責統一戰線、民族宗教、僑務工作;負責僑聯、臺聯、工商聯相關工作;負責總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建設工作;負責服務在區高校工作。
改革發展局:負責戰略研究、發展改革、投資調控、運行調度、商貿、工業和信息化、軍民融合、大數據應用、農業農村產業、口岸物流、統計、項目招投標管理等工作;負責水利工作中的水利工程移民安置、水庫移民后期扶持、三峽庫區等工作。
科技創新局:負責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及科技發展規劃、科技創新體制改革、政策和措施研究;負責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和國際化科技創新技術交流、科技創新信息平臺和科技創新載體的搭建和管理;負責科學城和大學城等校地協同創新項目引進、落地服務及相關活動組織實施;負責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轉移等。
財政局:負責財稅政策、財政收支預決算、財政監督、政府采購、資金管理調度、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金融、內部審計監督,查處違反財經法紀的行為等工作;負責科技金融工作中的科技金融體系建設和大型企業科技金融服務等工作。
生態環境局:負責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承擔減排目標落實、環境污染防治、核與輻射監督管理、生態保護修復、生態環境準入和監測、應對氣候變化,水利等工作。
建設局:負責住房和城鄉建設、人民防空和民防工程等工作。承擔高新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承擔高新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教育培訓考核的輔助性、服務性、事務性工作等;負責房屋征收監督管理等工作;負責農業農村工作中的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等工作;負責水利工作中的水利工程建設、農村水利水電、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勘察設計(行政審批)等工作;城市管理局事務性工作由城市建設事務中心負責。
公共服務局:負責教育、衛生健康、民政、文化旅游、退役軍人服務等工作;承擔高新區教育教學管理和學生資助管理的具體事務性工作等;完成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交辦的其他任務。
綜合執法局:負責組織開展綜合行政執法工作;負責應急管理、政法綜治、司法行政、信訪穩定等工作;負責生態環境、規劃和自然資源、城市管理、農業、衛生健康、文化市場等綜合行政執法工作。
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負責規劃和自然資源工作,承擔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和合理開發利用、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生態修復、耕地保護、地質勘查管理、礦產資源、林業管理保護等工作;負責農業農村工作中的耕地質量監管、農田建設等工作;負責森林防火、地質災害、不動產登記等工作;承擔高新區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統一確權登記的具體事務性工作;建立健全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承擔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登記檔案的整理、保管、利用等。
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市場監督管理工作,承擔食品藥品安全、產品質量安全、特種設備安全、市場秩序等監督管理工作,承擔市場主體統一登記注冊、消費者權益保護、知識產權等工作;負責農業農村工作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糧油(農藥管理)等工作;負責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工作。
(三)單位構成。
重慶高新區管委會本級無二級預算單位。
二、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1.總體情況。2022年度收入總計328,074.65萬元,支出總計328,074.65萬元。收支較上年決算數增加38,993.05萬元、增長13.5%,主要原因是疫情防控和住房保障等方面收支增加。
2.收入情況。2022年度收入合計328,074.65萬元,較上年決算數增加38,993.05萬元、增長13.5%,主要原因是疫情防控和住房保障等方面收到的上級轉移支付增加。其中:財政撥款收入328,074.65萬元,占100%。
3.支出情況。2022年度支出合計328,074.65萬元,較上年決算數增加38,993.05萬元、增長13.5%,主要原因是疫情防控和住房保障等方面支出增加。其中:基本支出9,469.08萬元,占2.9%;項目支出318,605.56萬元,占97.1%。
4.結轉結余情況。2022年度年末結轉和結余0萬元,與上年決算數持平。
(二)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2022年度財政撥款收支總計328,074.65萬元。與2021年相比,財政撥款收支總計各增加38,993.05萬元,增長13.5%,主要原因是疫情防控和住房保障等方面支出增加。
(三)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1.收入情況。2022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322,507.88萬元,較上年決算數增加99,812.37萬元,增長44.8%。主要原因是疫情防控和住房保障等方面的上級轉移支付較多。較年初預算數增加172,245.53萬元,增長114.6%,主要原因是追加上級的各項補助收入,主要用于科技產業培育、公共醫療衛生、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此外,年初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0萬元。
2.支出情況。2022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322,507.88萬元,較上年決算數增加99,812.37萬元,增長44.8%。主要原因是疫情防控和住房保障等方面支出增加。較年初預算數增加172,245.53萬元,增長114.6%。主要原因是科技產業培育、公共醫療衛生、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支出追加較多。
3.結轉結余情況。2022年度年末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0萬元,與上年決算數持平。
4.比較情況。本部門2022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主要用于以下幾個方面:
(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9,643.21萬元,占12.3%,較年初預算數減少2,070萬元,下降5.0%,主要原因是落實過“緊日子”的要求,一般性管理事務經費減少。
(2)2022年度無外交支出。
(3)2022年度無國防支出。
(4)公共安全支出947.46萬元,占0.3%,較年初預算數增加374.46萬元,增長65.4%,主要是政法監察等支出增加。
(5)教育支出30,373.26萬元,占9.4%,較年初預算數減少1,503.66萬元,下降4.7%,主要原因受疫情影響,項目推進進度不達預期。
(6)科學技術支出83,287.12萬元,占25.8%,較年初預算數增加55,813.86萬元,增長203.2%,主要是科技創新、企業研發補助等支出增加。
(7)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736.24萬元,占0.2%,較年初預算數減少743.76萬元,下降50.3%,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響,部分文旅活動未按計劃開展。
(8)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3,095.98萬元,占1.0%,較年初預算數減少1,938.04萬元,下降38.5%,主要原因是受市場環境和疫情影響,其他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低于年初預計數。
(9)衛生健康支出32,914.37萬元,占10.2%,較年初預算數增加22,300.06萬元,增長210.1%,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對公共衛生方面的投入,不斷增強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處置能力。
(10)節能環保支出10,865.32萬元,占3.4%,較年初預算數增加5,362.7萬元,增長97.5%,主要原因是環境監測和污染防治等支出增加。
(11)城鄉社區支出43,647.52萬元,占13.5%,較年初預算數增加43,327.22萬元,增長13527.1%,主要原因是一般債券安排的城鄉社區建設支出較多。
(12)農林水支出2,461.52萬元,占0.8%,較年初預算數增加797.56萬元,增長47.9%,主要原因是水利發展、農業農村等方面的支出增加。
(13)2022年度無交通運輸支出(該事項由各鎮街負責,本部門無此項支出)。
(14)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5,371.1萬元,占4.8%,較年初預算數增加6,389.1萬元,增長71.1%,主要原因是中小企業發展、支持產業發展和其他資源勘探工業信息等支出增加。
(15)商業服務業等支出7,114.6萬元,占2.2%,較年初預算數增加2,184.6萬元,增長44.3%,主要原因是商務、外貿等產業扶持支出增加。
(16)金融支出844.04萬元,占0.3%,較年初預算數減少240.96萬元,下降22.2%,主要原因是受市場環境影響,金融發展支出減少。
(17)2022年度無援助其他地區支出。
(18)自然資源海洋氣等支出15,000.4萬元,占4.7%,較年初預算數增加8,882.77萬元,增長145.2%,主要原因是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國土整治、耕地保護等方面的支出增加。
(19)住房保障支出33,673.82萬元,占10.4%,較年初預算數增加33,435.00萬元,增長14000%,主要原因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支出增加。
(20)糧油物資儲備支出536.71萬元,占0.2%,較年初預算數增加536.71萬元,主要原因是優質糧食工程等項目支出增加。
(21)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1,995.26萬元,占0.6%,較年初預算數增加1,428.26萬元,增長251.9%,主要原因是組織、指導、協調各類風險災害防范治理方面的支出增加。
(22)2022年度其他支出0萬元,較年初預算數減少2,090.30萬元,減少100%,主要原因是年初功能科目選擇有誤,年中執行時予以更正。
(四)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2022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9,469.08萬元。其中:人員經費7,565.30萬元,較上年決算數減少3,044.85萬元,下降28.7%,主要原因是編報口徑變化,文職人員薪酬在項目支出列支。人員經費用途主要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獎金、社會保障繳費等支出。公用經費1,903.78萬元,較上年決算數減少112.47萬元,下降5.6%,主要原因為編報口徑變化,文職人員相關公用經費在項目支出列支。公用經費用途主要包括辦公費、印刷費、咨詢費、手續費等支出。
(五)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決算情況說明。
2022年度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年初結轉結余0萬元,年末結轉結余0萬元。本年收支5,566.76萬元,較上年決算數減少60,819.33萬元,下降91.6%,主要原因是森林覆蓋率指標補償、收回國有土地等列入部門決算的一次性支出減少。
(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本部門2022年度無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支出。
三、“三公”經費情況說明
(一)“三公”經費支出總體情況說明。
2022年度“三公”經費支出共計191.20萬元,較預算數減少135.39萬元,下降41.5%,主要原因是落實“過緊日子”相關要求,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較上年支出數增加11.91萬元,增長6.6%,主要原因在于新增部門新增車輛,導致公務車運行維護費增加。
(二)“三公”經費分項支出情況。
2022年度本部門因公出國(境)費用0萬元。費用支出較預算數減少29.99萬元,下降100%,主要原因是受國內外新冠疫情影響,無相關工作安排。
公務車購置費65.97萬元,主要用于應急保障和執法執勤車輛及應急專業車載設備購置。較上年支出數減少11.47萬元,下降14.8%,主要原因是2022年實際購車數量較2021年減少。
公務車運行維護費94.57萬元,主要用于公務用車維修維護費、燃油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等。費用支出較預算數減少78.43萬元,下降45.3%,主要原因為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年初預算按全年費用預計,部分新增公務用車在年中購置。
公務接待費30.66萬元,主要用于考察調研、學習交流、招商引資等公務活動。費用支出較預算數減少8.94萬元,下降22.6%,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疫情管控導致公務接待減少,另一方面通過削減非必要公務接待、嚴格控制陪餐人數等措施,降低公務接待費。
(三)“三公”經費實物量情況。
2022年度本部門因公出國(境)共計0個團組,0人。2022年本部門公務用車購置4輛,公務車保有量為34輛,車均購置費21.99萬元(含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公務用車購置4輛,其中1輛實際在2021年付款于2022年提車后入賬,因此車均購置費為公務用車購置費除以車輛數3輛),車均維護費2.87萬元。2022年本部門國內公務接待188批次2,360人,人均接待費129.92元,其中:國內外事接待0批次,0人;國(境)外公務接待0批次,0人。
四、其他需要說明的事項
(一)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會議費和培訓費情況說明。
本年度會議費支出32.02萬元,較上年決算數減少2.26萬元,下降6.6%,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疫情防控原因,控制會議頻次和規模,提倡采取視頻會議形式;另一方面高新區加強作風紀律建設,減少會議費支出。本年度培訓費支出185.52萬元,較上年決算數減少672.73萬元,下降76.8%,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疫情反復各類培訓未能按時開展,另一方面貫徹落實厲行節儉節約精神,減少不必要培訓經費支出。
(二)機關運行經費情況說明。
2022年度本部門機關運行經費支出1,903.78萬元,機關運行經費主要用于開支辦公及印刷費、郵電費、差旅費、會議費、水電費、物業費、房屋租金、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等。機關運行經費較上年決算數減少112.47萬元,下降5.6%,主要原因是重慶高新區認真貫徹落實“過緊日子”的精神,壓減相關費用規模。
(三)國有資產占用情況說明。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本部門共有車輛34輛,其中,副部(省)級及以上領導用車0輛、主要領導干部用車1輛、機要通信用車3輛、應急保障用車14輛、執法執勤用車13輛,特種專業技術用車3輛,離退休干部用車0輛,其他用車0輛。單價100萬元(含)以上專用設備1臺(套)。
(四)政府采購支出情況說明。
2022年度本部門政府采購支出總額21,742.77萬元,其中:政府采購貨物支出13,571.49萬元、政府采購工程支出1,358.02萬元、政府采購服務支出6,813.25萬元。授予中小企業合同金額18,119.18萬元,占政府采購支出總額的83.3%,其中:授予小微企業合同金額12,672.60萬元,占政府采購支出總額的58.3%。主要用于采購高新區城鄉環境衛生維護、市政設施新建及維護、園林綠化管護、新建學校辦公教學家具采購、基礎設施建設等。
五、預算績效管理情況說明
(一)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預算績效管理要求,對部門整體和267個二級項目開展了績效自評,均以填報自評表形式開展自評,涉及資金31.86億元。
(二)績效自評結果。
1.績效目標自評表
詳見附件2: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自評表。
詳見附件3:項目績效自評表。
2.關于績效自評結果的說明。
從評價情況來看,本部門績效管理工作達到預定的績效目標,組織管理明確,資金到位及時、使用合法合規,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規范。
六、專業名詞解釋
(一)財政撥款收入:指本年度從本級財政部門取得的財政撥款,包括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和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
(二)事業收入:指事業單位開展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取得的現金流入;事業單位收到的財政專戶實際核撥的教育收費等資金在此反映。
(三)經營收入:指事業單位在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之外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取得的現金流入。
(四)其他收入:指單位取得的除“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經營收入”等以外的收入,包括未納入財政預算或財政專戶管理的投資收益、銀行存款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捐贈收入,現金盤盈收入、存貨盤盈收入、收回已核銷的應收及預付款項、無法償付的應付及預收款項等。各單位從本級財政部門以外的同級單位取得的經費、從非本級財政部門取得的經費,以及行政單位收到的財政專戶管理資金反映在本項內。
(五)使用非財政撥款結余:指單位在當年的“財政撥款收入”、“事業收入”、“經營收入”、“其他收入”等不足以安排當年支出的情況下,使用以前年度積累的非財政撥款結余彌補本年度收支缺口的資金。
(六)年初結轉和結余:指單位上年結轉本年使用的基本支出結轉、項目支出結轉和結余、經營結余。
(七)結余分配:指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所得稅、提取專用基金、轉入非財政撥款結余等當年結余的分配情況。
(八)年末結轉和結余:指單位結轉下年的基本支出結轉、項目支出結轉和結余、經營結余。
(九)基本支出:指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其中:人員經費指政府收支分類經濟科目中的“工資福利支出”和“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公用經費指政府收支分類經濟科目中除“工資福利支出”和“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外的其他支出。
(十)項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為完成特定行政任務和事業發展目標所發生的支出。
(十一)經營支出:指事業單位在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之外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發生的支出。
(十二)“三公”經費:指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費反映單位公務用車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反映單位按規定保留的公務用車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
(十三)機關運行經費:為保障行政單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運行用于購買貨物和服務等的各項公用經費,包括辦公及印刷費、郵電費、差旅費、會議費、福利費、日常維護費、專用材料及一般設備購置費、辦公用房水電費、辦公用房取暖費、辦公用房物業管理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以及其他費用。
(十四)工資福利支出(支出經濟分類科目類級):反映單位開支的在職職工和編制外長期聘用人員的各類勞動報酬,以及為上述人員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等。
(十五)商品和服務支出(支出經濟分類科目類級):反映單位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支出(不包括用于購置固定資產的支出、戰略性和應急儲備支出)。
(十六)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經濟分類科目類級):反映用于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
(十七)其他資本性支出(支出經濟分類科目類級):反映非各級發展與改革部門集中安排的用于購置固定資產、戰略性和應急性儲備、土地和無形資產,以及構建基礎設施、大型修繕和財政支持企業更新改造所發生的支出。
七、決算公開聯系方式及信息反饋渠道
本單位決算公開信息反饋和聯系方式:023-68525246。
附件:1.決算公開表
2.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自評表
3.項目績效自評表